小暑一过,炎热来临,就到了防暑降温的季节。要说寻找凉快地儿,其最好的去处莫过于游泳池了。 现如今,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,如想找到那夏季消暑的良方,其遍布市区的游泳馆,则成了市民们的首选。而每当烈日炎炎,挥汗如雨之时,这大小游泳馆,就如同饺子下锅,定是门庭若市,生意兴隆。 不过,在儿时的记忆中,老淮阴即清江市市区,除了在淮海西路与人民北路交叉的西南角,有一文革后建成的露天游泳池外,到市区的天然泳场,如大运河、里运河、废黄河、大口子等处游泳,均是不二的消暑之地。但在老清江人的记忆中,除了上述的几大河流,可供游泳之外,还有一处避暑圣地——城南公园。 说起城南公园,其实就是清宴园的后起之名,遥望园中之水,起码占地三分有一。而其中最大的水面,其长宽的距离,还真跟泳池有得一拼。如果不是一座凉亭稳坐其中,说它是泳池,谁也不会否定。也不知六百年前,这清廷的各路漕运大臣,在修建此座江南园林时,除了考虑坐在凉亭之上,感觉四面环水,享受消暑凉快的精神愉悦之外,肯定还有消暑不够,下水凉快的设想。只可惜在清江浦的史书中,从未见过清宴园游泳的记载。 但清宴园园中,其凉亭下的水面是四方四正,相比之下,还真跟现如今的游泳池模样相当。如论长宽度,都是二十来米;若论水位高,确是北浅南深。那浅水之地,约一米左右,正是孩童妇孺,初学泳者的戏水之地;但水深之处,均在两米以上,当然是游泳爱好者,消夏避暑,一展泳姿的快乐天堂。 如论当年清宴园的各处风景,虽不乏假山怪石,小桥流水;或楼阁飞檐,曲径通幽之美景。但唯有那凉亭下的水面,让人心驰神往。至于亲密接触,再身入其中,还真神清气爽,心旷神怡,不仅有消暑纳凉之好,更有健身强体之益。再加上那四面包围的绿树成荫,不仅避开了烈日的直晒,而且还不断迎来徐徐凉风。曾几何时,每当夏季来临后的高温酷暑,只要在园中浅水地游戏一阵;在深水区游上一番,那上岸后的感觉真爽。尤其是习习凉风吹来,仿佛置身于空调房间,偶尔还落得浑身鸡皮疙瘩的直竖。 回忆一下儿时游泳的经历,可分为两个阶段,即学游泳和会游泳。而这第一阶段的狗刨,即学游泳,可是在清宴园的大池中练就。记得刚会游泳那会儿,为确保自身的安全,全是借助池边的栏杆,依靠它贴着池边一泳前行。如果吃力不行,手一伸就可拽住栏杆,而在小息片刻后,又可继续在深水区(狗)刨行。 记得上初一那会儿,随着狗刨向蛙泳的过度,已经不满足池边栏杆的护卫。一次,竟大着胆子,由西池边的深水区,直接朝着对面的凉亭游去。就在挥动双背劈波斩浪,眼看胜利在望之时,突然感觉两脚抽筋,身体下沉,一连两口池水下肚后,竟手舞足蹈起来。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已经上岸的邻居大哥永维,看到情况不妙,竟毫不犹豫一个鱼跃的跳回水中。当他奋力游到我跟前时,只见水面仅剩下乱摇的双手。说时迟那时快。勇敢的永维是当机立断,使出浑身力气,一个猛揣前推,终于让我化险为夷,伸手抓到了凉亭边的栏杆。 好险啊!清宴园死里逃生的经历,终于让我对这座古老的园林,产生出别样的情愫。可现如今的清宴园,已经不见了游泳者的身影。但曾经作为泳池的过去,确留在了老清江人的记忆之中!
|